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,VMAT及HT等技术凭借其照射时间短、治疗效率高、剂量分布更均匀可控、摆位更精准等优点[1],也逐渐开始应用于临床骨髓移植前的预处理中[2-4]。
在一项Allo-HSCT前行VMAT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[5]中,1a和2a OS分别达到了90%和79%。
此外,目前临床研究还探究利用VMAT或HT实现全骨髓照射(TMI)、全 骨 髓 全 淋 巴 照 射(TMLI)应用于骨髓移植前的预处理[6]。
Shi等[7]的研究发现,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HSCT前行TMLI的2a PFS为64.1%,2a OS为74.7%。多发性骨髓瘤主要为髓内侵犯,应用TMI进行预处理能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器官,减少毒性反应的发生。
TMLI与传统的TBI相比可以更好地保护晶体、肺、胃肠道等正常器官,因此,对于一般状态较差,有严重基础疾病或者年龄较大者,可以考虑选择行TMLI治疗,多项研究证实其治疗有效并且安全[8,9]。对于儿童患者,VMAT及HT同样有报道显示出较好疗效[10]。
2
TBI工作流程
据介绍,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放疗科TBI一般工作流程包括:
1)治疗前评估:由血液科医生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,探讨其是否具有TBI指征,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,明确诊断、既往接受过的治疗、骨髓活检或脑脊液细胞学检查;评估患者肺功能、肝肾功能、甲状腺功能,行眼科、睾丸检查;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放疗处理方案。
2)定位测量:放疗科医生、物理师根据治疗方案需求进行长距离固定野TBI需要测量患者身体的宽度与厚度,明确治疗细节,通过摄片及我院研发的特定装置[11-13]确定所需保护的正常组织器官如肺、晶体、卵巢的位置,并根据患者身体数据利用模体[14]进行剂量测量;VMAT-TBI需要对患者体位进行固定并行全身CT图像采集。
3)计划设计:放疗科物理师根据治疗方案及之前测量所得的剂量数据或CT定位图像进行剂量计算或VMAT计划设计。
4)治疗实施及质控:放疗科物理师、技师对放疗计划进行验证,在特定的TBI治疗装置中[15]实施治疗长距离固定野照射,并对需要保护的特定器官用挡块进行遮挡以降低其受照射剂量[16],或者在直线加速器实施VMAT-TBI,治疗中可进行实时剂量监测,研究发现,金属-氧化物-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剂量检测仪能够准确便捷地对TBI患者的治疗剂量进行实时监测[17]。
5)随访:血液科医师对TBI相关毒性反应进行监测,及时处理,追踪患者预后情况。
3
TBI技术
常用于临床的TBI技术主要有长距离固定野照射、容积旋转调强和分段照射,这三种技术的特点见下图:
▲三种TBI技术的特点
基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放疗经验,下文将详细介绍一下三种TBI技术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实施细节:
1. 长距离固定野照射
目前,最常用的TBI技术仍然是基于直线加速器的长距离照射方式。在这种照射方式中:
1)患者采用卧位、站立或者坐于特定的全身放疗装置内(全身放疗亭或床),距射线源4m左右(根据加速器机房大小情况,通常位于机房边缘)[18];
2)将机架至于90°或270°(不正对加速器控制室),准直器旋转至45°,打开最大射野,使用对角线照射以扩大射野覆盖范围;
3)保证将患者全身纳入野内,射野边缘一般至少外扩5cm以上[19]。
在治疗过程中,为确保剂量均匀准确,需要对患者体位进行一次调整,分别以正面和背面,或左侧和右侧朝向射线源,各照射一半处方剂量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查看更多信息,微信公众号搜索“放疗说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