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秦军士兵来说,战场上的敌军首级就是他们获得军功的象征,也是改变身份地位的“战利品”。六国的士兵看到秦军凶狠的眼神和毫不妥协的战斗姿态,怎能不感到恐惧?因此,六国的百姓和士兵纷纷称秦军为“虎狼之秦”,形容其残暴与凶狠。
除了军功爵制与严格法令之外,秦军强大的战斗力还源于秦国在军工制造、粮草供应等方面的强大支持。秦国有着雄厚的军工制造业,在关中渭河平原和巴蜀天府盆地拥有丰富的粮仓。精良的武器装备为秦军提供了极大的战场优势,充足的粮草则解决了后勤保障问题。即便有士兵在战场上阵亡,军功和爵位也能传给其儿子或家族成员,这种利益传承制度,让整个秦军形成了强大而无畏的铁军。
在商鞅的变法推行过程中,实施了《垦草令》等重要法令,明确了军事、经济和社会的各项改革。商鞅的改革内容包括实行连坐法、重刑轻罪、废除世卿世禄制度、推行军功爵制、禁止私人武斗等。这些改革的核心目的,就是为了强兵富国。商鞅还要求宗族分居,以增加国家的兵役和税收来源,废除贵族特权,推动宗室贵族参与农业生产和军事征战,改变了传统的家族体系,让贵族阶层也必须付出劳动和贡献。这样一来,秦国的军队不再仅仅依赖少数贵族,任何人只要为国效力,便能通过军功获得爵位和赏赐。
秦国在军功爵制下,战士的身份不再受出身限制。无论是贫民还是奴隶,只要能在战场上立下战功,就有机会获得土地、俸禄和社会地位。这一制度大大激发了士兵们参战的积极性,也提升了军队的整体士气。同时,秦国的兵员充足,士兵们在农闲时练兵,保持着极高的战斗水平。
而在春秋战国时期,其他国家普遍采用的是“全民皆兵”制,士兵大多是义务兵,自负军费并为国家参战。唯有魏国拥有一支精锐的武卒部队,其他国家的军队普遍战斗力较弱。相较之下,秦国的士兵因能够获得物质奖励和社会地位的改变,显然具有更强的战斗意志。
在实行军功爵制的同时,秦国还通过严苛的法令来进一步提高军队的纪律性。例如,商鞅《商君书》中的一项规定,士兵如果战场表现不佳、逃跑或未能斩敌,都将受到惩罚。秦军的基本战斗单位是五人一组,如果其中有一人逃跑或战死,其他四人就必须为其“赎罪”,通过杀敌来免除刑罚。如果两人逃跑,其他士兵就必须斩杀敌人两人,以此类推。如此一来,士兵们在战斗时会相互监督,避免任何人临阵退缩。
而对于将领而言,战场上的失误同样会导致重罚。如果将领未能杀敌,甚至导致战斗失败,也将受到严厉的刑罚,甚至被处以死刑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,秦军将领们必须率先冲锋,确保战斗的胜利。更为严苛的是,战场中的表现也会影响士兵的官职和爵位。如果一名士兵在战斗中屡次没有杀敌,他的爵位将被削减,甚至被剥夺。
秦军兵器的优良也是其战斗力强大的重要原因之一。根据考古发现,秦国的青铜兵器,尤其是长剑和三棱箭头,比其他国家的兵器更加精良。长剑的长度超过了六十厘米,甚至有接近一米的青铜长剑,这些精良的武器大大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。而三棱箭头的穿透力也比其他国家的箭头更为强大,结合弓弩的使用,使得秦军在战场上的攻击更加致命。
背后支撑秦军强大军力的,还有充足的粮草和充沛的后勤保障。秦国控制的关中渭河平原是一个农业富饶的地区,被誉为“天府之国”。此外,秦国还通过攻占巴蜀地区,获得了成都平原的粮食资源,使得国家有了两大粮仓,保障了长时间的军事扩张。相较之下,赵国因粮草不足,在长平之战中陷入困境,最终被秦国击败,这也凸显了充足粮草的重要性。
总的来说,秦军之所以能够战无不胜、所向披靡,离不开商鞅变法推行的军功爵制激励、严格的法令约束、精良的兵器装备以及充足的后勤保障。而这股强大的战斗力,最终助力秦国实现了统一大业,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。
文/历史紫陌阁
回味更多历史,敬请期待下一期。
欢迎点赞、评论、关注,感谢大家的支持!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